【 台美關稅 20% 解讀】從32%降至20%,談判仍未完結!衝擊產業、匯率與政府應對一次看懂
Last Updated on 2025-08-03 by Nico

一、【台灣關稅拍板20%】
2025年8月1日,美國白宮正式公告,自即日起對台灣實施暫時性20%關稅。從原先的高點為32%,經雙方協商後先行調降,顯示目前只是階段性的結果,並非最終定案。消息一出,台指期開盤大跌逾400點,顯示市場對台美貿易前景的高度關注與擔憂。
二、談判仍在進行:20%不是底線,還有下修空間?
總統賴清德表示,此次美方公布的20%稅率只是暫時性的安排,因為台美雙方尚未完成最終結論會議。目前已完成四輪實體磋商與多次視訊會議,雙方仍在針對包括「供應鏈合作」、「232條款」、「逆差產業稅率」等議題進行磋商。
同時,政府也受到保密協議限制,暫時無法對外公布詳細談判內容,包括台灣企業對美投資規模等關鍵資訊。
三、賴清德11:30記者會九大重點(妮可自己跟直播聽,有漏請補充)
- 台灣關稅初步已從32%,調降為20%,有階段性的結果,不可貿然說成功或失敗
- 已完成技術性磋商,最終結論會議尚未結束。
- 根據保密協議尚未能對外給談判細節,無法公布台灣投資美國多少億元。
- 談判20%不是一開始的目標,會繼續積極爭取調降關稅。
- 不管關稅如何,對台灣產業都會受到衝擊,已有編列特別預算,希望能趕快執行,幫助中小企業。
- 四月份行政院推出「低、中、高」的三種政策推估,32%初步高推估 930 億,後續編列預算如何,最快在下午會給明確的數字。
- 台灣關稅+232關稅:因台美貿易逆差主要是落在半導體、電子零組件產業,因此才會一起談,持續努力。
- 再度強調談判四原則:維護國家利益、產業競爭力、國民健康與糧食安全。
- 終極兩目標:深化台美經貿合作、建立台美多元領域(特別是國防、科技)
四、為何台灣稅率比日韓(15%)高?
- 談判時程延後:與日韓相比,台灣談判程序較晚完成,目前尚在中途,因此暫時採較高稅率。
- 施壓手段:美方可能以「先高後低」策略作為談判籌碼,壓迫台灣讓出更多條件。
- 貿易結構影響:台灣對美出口以半導體、電子零組件為主,正是美國逆差的焦點,也因此關稅政策對台特別嚴格。
五、政府應對:預算、政策、四大原則與兩大目標
為減輕產業衝擊,政府已展開多項對策:
- 已編列特別預算支援中小企業,並強調希望能「儘快執行」。
- 早在今年4月,行政院便針對不同關稅情境提出低、中、高三案推估,其中最高的32%版本估計衝擊高達930億元。
- 預算調整與資源分配最快今天下午會公布更精確數據。
- 政府始終堅持「四大談判原則」:維護國家利益、提升產業競爭力、守護民眾健康、保障糧食安全。
- 終極目標是:①深化台美經貿合作、②強化國防與科技領域合作。
六、哪些產業會受影響?台幣匯率、股市該怎麼看?
衝擊最大的產業:
- 傳統出口產業、家具、汽車零件等傳統出口業:毛利率原本僅10~20%,一旦課徵20%關稅,等同毛利被吃光,甚至倒虧。
- 電子代工與中小型外銷企業:若產品缺乏技術門檻或品牌護城河,將首當其衝。
產業類別 | 範例公司 | 原因 |
---|---|---|
紡織 | 聚陽(1477)、儒鴻(1476) | 對美出口佔比高,價格競爭激烈 |
家具 | 寶成(9904) | 美系客戶占比高,低價代工為主 |
汽車零件 | 東陽(1319) | 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,利潤空間小 |
橡膠/輪胎 | 建大(2106)、正新(2105) | 出口導向+低毛利 |
相對抗壓或可能受惠的族群
- 高技術含量/技術壟斷股:這些企業具備全球唯一性、轉單難度高,即使被課稅,美國也難以替代。
- 赴美設廠概念股 / 美系供應鏈深化者:在美設廠、或協助美國供應鏈重建的廠商,反而可能吸引資金轉進。
- 內需與非出口型產業:與出口無直接關聯的產業,免於關稅衝擊。
1、高技術含量/技術壟斷股:這些企業具備全球唯一性、轉單難度高,即使被課稅,美國也難以替代。
產業類別 | 範例公司 | 原因 |
---|---|---|
高階晶圓代工 | 台積電(2330) | 高技術門檻,美方仍依賴其製程能力 |
IC設計 | 聯發科(2454)、瑞昱(2379) | 技術與IP護城河深厚 |
EDA/IP服務 | 創意(3443)、世芯-KY(3661) | 與美國晶片巨頭深度合作,難替代 |
2、赴美設廠概念股 / 美系供應鏈深化者:在美設廠、或協助美國供應鏈重建的廠商,反而可能吸引資金轉進。
產業類別 | 範例公司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工程承包 / 設備 | 帆宣(6196)、漢唐(2404) | 參與台積電亞利桑那設廠 |
淨零碳/潔淨室材料 | 昇陽半導體(8028) | 美設廠建廠概念 |
製造服務 | 佳世達(2352) | 轉型為多元製造+解決方案供應商 |
3、內需與非出口型產業:與出口無直接關聯的產業,免於關稅衝擊。
產業類別 | 範例公司 | 原因 |
---|---|---|
金融股 | 玉山金(2884)、國泰金(2882) | 內需導向、資產受惠台幣升/貶轉換 |
電信股 | 中華電(2412)、遠傳(4904) | 無出口壓力,穩定現金流 |
超商/零售 | 統一超(2912)、全家(5903) | 受惠內需與物價上漲 |
匯率與股市可能怎麼走?
- 台幣恐貶至31~32元兌1美元,用以平衡出口競爭力。
- 然而,若台幣貶勢過快,可能引發外資大逃殺、資金流出風險,造成股匯雙跌。
- 股市可能進入板塊輪動期:出口傳產走弱,科技與內需股轉強。
快速結論:
股票市場上近期最大的不確定性終於消除。台灣關稅宣布20%。至少市場上有了一個心理準備。今日盤勢雖然開低但是盤中跌幅收斂,加權指數最終收跌106點,開低走高收了一根紅K棒,快速消化短線利空。

- 投資人應避免短線追高傳產出口股,等待政策明確化。
- 可關注內需、技術門檻高與美國設廠概念股的波段機會。
- 若未來關稅再調整至15%或更低,則短線空方壓力可望緩解,形成跌深反彈行情。
妮可2025.8.1
加入追蹤妮可粉專/IG/社團
一般留言